同济大学深圳班“鹏济菁英分享会”第一期顺利举行【深圳MBA资讯网】
最新报名:
6小时前,深圳市**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总经理 加入企业投资总裁班,6小时前,东莞**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执行董事 加入资本运营作总裁班,6小时前,深圳市*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加入高级工商管理(EMBA)总裁班,3小时前,惠州***实业有限公司 总经理 加入工商管理(EMBA)总裁班,3小时前,惠州**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 加入工商管理(MBA)总裁班,1小时前,深圳***金融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长 加入PE私募股权投资总裁班
商学院banner图
同济大学深圳班“鹏济菁英分享会”第一期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18-12-18 11:48:58

第一期“鹏济菁英分享会”在闫计虎同学精心组织、林腮玉同学倾心支持和许燕文同学的用心准备下于2018年6月16日顺利举行。

分享会缘起于几位获得同济大学MBA拟录取资格的2018届深圳班的新同学为了熟悉彼此加深了解而组织的数次聚会。聚会期间各自都积极分享备考的经历,五味杂陈,感触良多。
但聚会期间交流分享更多的还是为什么攻读MBA。大家一致认同,工作几年、十多年,不论职业规划是创业还是职业经理人,作为一名高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系统的理论知识以及丰富的管理技能等条件。攻读MBA是一条可以相对短期内有效达成诸条件的捷径。同时,MBA人脉资源的广泛性和多样性,也必将对当下、未来的工作有着极佳的助推功能。

通过交流分享,我们可以更快捷的熟悉彼此,更融洽的营造新集体的氛围;不同角度、深度和高度的思想碰撞,激发更积极、更全面思考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重新审视自己,发掘亮点;拓宽我们的理论知识体系,有效丰富我们的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有效锻炼更高层次沟通、表达能力,甚至演讲展示的台风、姿态和语言习惯。可以预见,大家都将受益匪浅。


于是,苏坦班长倡议发起“鹏济菁英分享会”,希望能用心感动自己感染他人,助力彼此的提升和发展。


第一期“鹏济菁英分享会”,分享嘉宾许燕文同学,资深HR,分享主题“终身成长”。分享期间,他从明尼苏达工作适应论引出职业规划的重要性,简要介绍了几类职业规划及实施的方法论。为了保障职业规划的动态性和持续性,借鉴心理学领域固定型思维、成长型思维两种模式的差异,着重强调成长型思维的功效,重点分享了如何培养和建立成长型思维,以期达到终身成长。


参与分享会的各位同学积极互动,纷纷发言畅谈对“终身成长”的感悟和体会。

在欢声笑语中,第一期“鹏济菁英分享会”取得圆满成功,会后大家合影留念。

未来,我们计划定期组织分享会,不限主题的邀请班里同学或者外界行业大咖分享其心得体会。欢迎更多的同学参与我们的分享会!

特别感谢:场地提供:国民信合控股有限公司

主营:金融、医疗、教育、设备租赁、生物制药、房地产、新能源

联系方式:江伟   13479362539

以下为分享会主要内容节选。

终身成长:分享嘉宾:许燕文,资深HR

动态职业规划,持续优化提升
每一天,我们都可能在睡梦中惊醒:公司业务发展的怎么样?有没有升职加薪的空间?会不会突然一场大病而倾家荡产?……

当家庭的压力、社会的焦虑,半年多前让欧某从高新南四道中兴通讯大楼纵身一跃结束四十二岁生命的时候,再次敲响中年危机的警钟。而企业推崇的“中流砥柱”、“定海神针”,永远不是年纪大的中基层员工。我们迟早都要面对这个问题。是甘于平庸,当个“中年油腻男”?抑或随波逐流,逛不够的菜市场,淘不尽的路边摊?还是健康发展,持续提升,以积极而优秀的面貌去面对新问题迎接新挑战?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必须动态化的规划职业生涯,并坚持执行。唯有动态持续的职业规划,并辅之以及时优化沉淀理论知识体系、社会阅历、工作经验,才能在保持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成为全能型人才。

两种思维模式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卡罗尔•德韦克教授是心理学领域的杰出研究者。经过长期研究,她把人的思维模式分为两大类: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固定型思维模式认为人的能力是不变的,而且需要不断去证明;成长型思维模式则认为人的能力可以通过学习实践不断的发展提升。

德韦克教授研究发现,两种思维模式在“自我评价的准确性”、“对成功的看法”、“对失败的看法”、“对努力的看法”,甚至在生物学脑电波试验等诸多维度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固定型思维者对自己的评价非好极坏,容易失真,而成长型思维因为追求的是持续的学习、发展提升,所以能接受当下的不完美甚至失败,对自己的评价更客观可靠;固定型思维为保障成就感,所以要确保成功,而且要永远成功,而成长型思维则相信成功仅是阶段性的节点,因而愿意把握看似困难、又有挑战性的机会;固定型思维很容易把失败的行为变成失败的身份,一旦贴上“失败者”标签,很难翻身,而成长型思维更多的是坦然接受失败,积极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出解决的对策并尝试改进;固定型思维认为有才华,高人一等,不需要怎么努力就可以一再的证明成功,凡是需要努力的,只是因为不擅长,而成长型思维认为天才也需要努力,在欣赏天赋的同时更崇尚努力……

成长型思维

实际上,两种思维模式就存在于我们生活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经过比对,成长型思维更有利于我们的职业发展、知识技能的提升、生活质量的提高……但我们不能因此判断每个人必须转变为成长型思维,而抛弃固定型思维模式。不是转变我们的思维模式,而是一种“选择”,觉得行就做,觉得不行就不做,更不是强迫自己去做尝试,做与不做都只是一种“选择”。德韦克教授还特别提醒,在做选择的时候,切忌低估能力而错失良机,也不要高估能力或者误判形势,这些往往容易造成失败。

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不能只是单纯的夸奖努力。我们知道,努力,除了努力本身外,还有努力的方向、策略、精力、过程、成效,我们都得关注。比如,努力的方向不对、策略不正确、精力不集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非持续的过程,都将导致最终的成效大打折扣。
所以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首先是认识到两种思维模式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存在于方方面面,我们必须接受这个事实。其次,留心观察什么领域、什么场合会触发我们的固定型思维,并保持警惕。第三,一旦触发了固定型思维,我们积极做选择,去尝试用成长型思维来调整我们的行为。第四,持续去尝试调整我们的思维模式、行为选择,进而弥补不足,缩小差距。

终身成长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管理就是最大程度的激发人的善意。而思想家、军事家、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的“格物致知”,则强调为善去恶。什么是善?成长型思维,应该是最接近答案的答案。

成长型思维对每个人的性格、兴趣、需求、情怀、使命的形成和改变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和塑造功能。性格、兴趣、需求等因素决定了职业发展的广度和领域。而情怀、使命影响着职业发展的高度。

为了动态化的管控职业发展规划,有效梳理和固化知识技能,我们很有必要在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有意识的锻炼我们的成长型思维,以求达到终身成长。


反响

分享后的讨论过程中董静雯同学针对如何培养成长型思维给大家推荐了《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闵远满同学还向大家做了“九型人格”的自我分享。班长苏坦同学更是心情激荡,连夜投稿,内容如下:

好久没动笔写点感悟了,觉得自己组织语言的能力下降了很多,朋友圈几十个字扯淡的玩意经常写,长篇大论都不知道怎么驾驭了,最近一次写超过300字的东西,还要算去年的辞职报告了吧。

分享会这一类的活动,我个人一直都想参与。之前朋友私下组织过一次,但是由于大家太多外部事物牵扯和我们本身的自律性不强而没有持续下去。社会节奏太快,功利性太强,导致这种滴水穿石的事情总是让人提不起兴趣。

如今真是好机会,大家读了MBA,愿意结构化的提升自己。静下来读读书,交流下思想就成了一件顺其自然的事情了。鉴于此,不同于纯学术交流,咱们这种思维性的、职业化的交流会我非常有信心能够一直做下去,做出咱们鹏济班的品牌,让咱们的班级闪耀着思想的光芒。

回到本周燕文兄分享的“终身成长”这本书,他讲了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关于成长性思维的问题。什么是成长性思维?我的理解就是“不要用线性的思维去理解这个多元化的世界”。社会是多元的,没有固定的公式,Y=ax只存在于原始社会的部落斗争中的简单逻辑关系中。

人都是会犯懒的,都渴望一个问题能有一个完美的、统一的答案。我们习惯了在学生时代语文数学100分就是成功的,而不了解有些人通过从小了解商科、心理学、社会学,从而在成年伊始就已经掌握了这个社会的运行逻辑;我们习惯了工作里靠半年考核得分来获得年终奖,我们习惯了靠着买学区房就能进小学。

于是,有时候就会渴望:有一个指标能够判定股市到底是涨还是跌,有一个方法能够帮自己在工作谈判里获得胜利,有一种方式可以彻底解决自己的迷茫。但很可惜,并没有。一个人的线性思维久了,或者叫固定性思维,就非常容易舍本逐末的去做一些表面很功利的事情,并且把这种思维代入到工作和教育中去。比如:觉得把自己工作做好了,自己在工作里就是“胜利者”,而忽视掉战略意识、人脉搭建和上下游理解,只围绕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工作。我工作的前几年是这种思维,基本我的进步非常慢。

线性思维会觉得,送孩子去了好学校,孩子考了高分,就是前期教育的“胜利者”而忽视掉初期孩子心理建设、底层思维架构;会觉得,只要遵守一定的规则,按照规矩办事,自己就是谈判里的“胜利者”,而忽视掉在拉锯战之中互相的利益渴求和博弈过程。

线性思维以公平的社会环境作为依据,体育是需要公平的,就和高考一样。所以体育有了比分裁判,高考也有了比分,但这社会没有。一贯的公平思维到了社会里会让人偏激,这时候就需要用成长性的思维来调整自己。这也是我对这场分享后收获最多的地方。

抛弃线性思维的第一步,就是认识到这个社会是多维度的社会。我目前也在艰难的认知中。社会的任何结果都是博弈、分配和妥协的结果,没有任何绝对公平的决定和透明的制度,“绝对”加粗。所谓的成长性思维就是做决定时不能仅仅考虑个体,而是要把个体放在你所在整个行业来看,你所在产业的上游、下游来综合考虑。

接下来,我希望用成长性思维来训练自己,在需要做决定、做规划的时候,停下来多多想想,把关注点放在未来上,放在会由这个想法或者规划可能造成影响的人和事上面去。

思维是战略层面的事情,引用一句雷军的话给大家共勉,也作为结束“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替代战略上的懒惰”。夜深了,思维不是很清晰,望同学们指点。

后记

分享会旨在分享,用心去感染周围的心灵,同样也在分享中洗礼和提炼自己的思想精华,预祝分享会第二期顺利举行,希望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

版权申明:以上课程知识产权归属主办单位,深圳MBA总裁班研修网仅提供信息展示,而非商业行为 ICP备11007365号
免责声明:深圳EMBA总裁研修网部分内容摘自网络,如有侵害您的权益,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Copyrights © 2007-2018 pxemba.org shenzhen MBA edu Cente All rights reserved